在这个夏天,动画电影《浪浪山》真可谓是让人眼前一亮!这部影片不仅在票房上收获了超过6亿的佳绩,更是把国产2D动画的纪录一举打破。说到这部电影的主角,竟然不是耳熟能详的齐天大圣,也不是天蓬元帅,而是《西游记’里面那些无人问津的小妖怪:小猪妖、蛤蟆精、黄鼠狼精和猩猩怪。那么,这群貌似平常的小妖怪,究竟又是怎样在影视创作中脱颖而出的呢?
一个大胆的创作选择
想知道《浪浪山》的创作者是怎样打破常规,选择无原型的小妖怪吗?监制陈廖宇和导演於水透露,这样的决定源自于他们发现《西游记》原著中的“黄金空窗期”。在小说中,唐僧师徒居然有整整十天的时刻被国王大宴,正是这段空窗期,让他们看到了创作新故事的机会。陈廖宇形容说:“我们没改编,也没重写,就是在吴承恩老爷子的字缝儿里,硬挤进去一段‘山寨取经’的大戏!”
无名小妖的另类成长之路
你可能会问,为什么选择“无名小妖”呢?导演於水解释,西游记中的妖怪大多数都有名有姓,比如牛魔王和白骨精,这让编剧在创作上显得受限。而这些没有原型的小妖怪正好成为了创作者的“自在之地”,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他们的角色和成长历程。电影中,这四个小妖怪在经历了一系列搞笑而又感人的故事后,逐渐找到了自我,完成了从“混子”到“自我认知”的蜕变。
观众心中最经典的唐僧师徒
有趣的是,在整部电影中,真·唐僧师徒四人竟然全程不露脸!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妙?导演於水表示,最初是想要呈现师徒四人的样子,但后来觉悟到,这样反而限制了观众的想象力。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孙悟空,画出来可能真的“不如让观众自己脑补”。这样的创作思路,无疑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和吸引力。
不只是一部儿童电影
对许多家长而言,可能会有疑虑:这部电影适合孩子观看吗?看过的观众纷纷给出了肯定的答案!导演於水和监制陈廖宇都希望,电影能引起观众,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共鸣。电影中传达的关于成长、寻找到自己的价格的主题,反映了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困境。即使是幼儿,也能在各种幽默搞笑的情节中找寻乐趣,影片中夹杂的家长关爱的细节,让人倍感温暖。
亲测下来发现,《浪浪山》的成功在于,它不仅仅是一次关于《西游记》的简单改编,而是主创们大胆利用经典IP的“缝隙”,结合自我成长的故事,让无名小妖寄托了更深层的寓意。这部电影的热潮,是否又为未来的动画创作开创了一条新路呢?希望能在以后的影片中,见到更多像《浪浪山》一样打破常规、充满创意的作品!